大豆分离蛋白废水处理技术

2024-05-14

      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碱溶、酸沉、离心等工序,其中离心段产生大量的乳清废水,是产生污染源的主要环节。车间清洗管道水、罐体的清洗水,也是产生污染的一个环节。另外还有偶然的停电或停蒸汽造成的蛋白坏料也会产生污染。该类废水富含有机氮、有机磷,可生化性好,易于在厌氧条件下水解、酸化及用烷化发酵。

图片1.png


  根据废水特点,设计为从车间排出的废水先经过隔油沉淀池,将大豆分离蛋白废水中的泥沙沉淀,大部分油类、悬浮物被隔挡出来,出水自流进入调节池,随后经泵输送至气浮池发生混凝反应,除去大豆分离蛋白废水中大部分油类和悬浮物,同时COD、氨氮也大幅下降,随后采用生化组合工艺“水解+厌氧+两级AO”,末端增加深度处理混凝工艺,以保证废水的稳定达标排放。处理后出水可达到如下指标:CODcr≤100mg/l,BOD5≤30mg/l,SS≤70mg/l,NH3-N≤15mg/l。


图片2.png

  大豆分离蛋白废水的处理技术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针对其高有机物浓度、高悬浮物浓度以及成分复杂但生化性好的特点,通常采用生物处理和膜技术来处理。以下是处理这类废水的一些关键步骤和技术:

  1、预沉池处理:废水首先进入预沉池,目的是去除其中的豆渣悬浮物。有些豆制品企业还会回收预沉池的豆渣和上部的油脂,经过压干后可作为燃料或饲料使用。

  2、厌氧处理:预沉池出水随后进入厌氧系统,进行厌氧处理。在这一阶段,大分子有机物被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为后续处理过程减轻负荷。厌氧处理技术具有运行费用低、可回收再生能源沼气、剩余污泥少等优点,是一种经济高效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

  3、好氧处理:厌氧出水进入好氧环节,进行有机物分解。在硝化反硝化过程中,大分子有机物进一步被分解成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4、深度处理:为了进一步提高处理效果,可以采用气浮、生物吸附等深度处理技术。例如,气浮处理可以添加聚合氯化铝和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来降低悬浮物含量,而生物吸附池则可以进一步降低水中的有机物和有机氮的含量。

  经过上述处理过程,大豆分离蛋白废水中的有机物、悬浮物等污染物可以得到有效去除,出水质量可以达到较高的标准,如CODcr≤100mg/l,BOD5≤30mg/l,SS≤70mg/l等。这样的处理技术不仅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对豆制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请注意,具体的大豆分离蛋白废水处理方案可能因实际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在实施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试验,以确保处理效果的**化。同时,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等废弃物也需要妥善处理,以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


阅读1
分享
写下您的评论吧